动态新闻
  news

  • 永久关闭行政酒廊,能帮国际酒店缓解在华业绩压力吗?
  • 中国酒店集团间的“连横”“合纵”术
  • 解锁高端酒店餐饮空间价值:从场景设计到服务创新的效能革命
  • 资产管理与存量改造 | 中国旅游协会张润钢副会长在酒店·资产·价值2025年度专题会上的发言
  • “抄底”不良资产做酒店,如何避免真的沦为不良?
  • 通过DeepSeek和哪吒的成功思考酒店的再创新
  • 世茂喜达酒店集团与羲和国际餐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
  •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服务型酒店的组织变革
  • Deepseek大火,酒旅人距离全面拥抱AI还有多远?
  • DeepSeek能否拯救酒店业?AI是加剧失业还是重塑行业格局? 原创 乐肖尧 酒店观察网 2025年02月05日 07:01 马来西亚
“抄底”不良资产做酒店,如何避免真的沦为不良?
来源: | 作者:苏菡 | 发布时间 :2025-03-05 | 37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不良资产的水很深,水下暗礁密布,加之还要考虑买入后的改造事宜,这导致许多投资人的“抄底”变成“接盘”,“捡漏”变成“入坑”。如何避免不良资产真的沦为“不良”?“筛选”和“估值”一定要到位。


这两年,“租赁酒店不行了”的声量越来越大,很多人意识到租楼改造酒店的风险越来越大,投资回收期越来越长,于是转而考虑“买”楼改造成酒店。


在各色物业中,不良资产最受关注。


因为折扣高,便于“抄底”~~


但!


不良资产的水很深,水下暗礁密布,加之还要考虑买入后的改造事宜(这方面更是风险重重),这导致许多投资人的“抄底”变成“接盘”,“捡漏”变成“入坑”,不良资产真的沦为“不良”。


本文分享内容如下图所示,重点分析“筛选”和“估值”。



有打算买入物业(商业/公寓/办公/酒店)改造成酒店+的,建议收藏备用。


#1

“不良”相关的概念


首先明确几个相关概念:


①不良资产≠经营不良


所谓“不良资产”,是指因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(比如商业贷款违约、民间借贷纠纷、司法没收等),导致金融机构或债权人持有的资产价值下降或无法变现的资产。


也就是说,这个物业本身未必有问题,甚至有可能是经营非常好,只是因欠债而被迫出售。


②不良资产≠法拍房


投资人津津乐道的“法拍房”只是不良资产中的一种,好比土豆和蔬菜的关系。法拍房即“司法拍卖物业”是指在司法程序中,因不能债务履行,依法被查封、扣押、冻结的物业,由法院拍卖,拍卖所得用于偿还债务。


法拍房的好处是,法院做过基础尽调,权属问题有保证,能保证你将来过户。


但!并不保证你一定能入住。(腾迁难题)


相较而言,其他平台则大多只负责信息披露,不对交易负责,也就是说,他们就像个“大集”,卖方来此摆摊,买房来赶集,但大集管不着卖假货。


③交易标的不限于酒店


这两年高奢酒店频频传出拍卖信息,很多人误以为只能买一个“酒店”来继续做酒店。


其实不然~~


你也可以买入商业、公寓,甚至商办楼来改造成酒店及类酒店业态(如长租公寓)。


像我去过的海口一家酒店,一万多平方,前身是公寓,卖不掉也租不出去,非常棘手。业主经过重新定位,将其大胆改造成一家中端商务酒店,并招商引入一家中餐,形成住+餐+会的“酒店综合体”,最后起死回生。


#2

买“不良”的好处


当然是低折扣!


如果是司法拍卖,一拍最低价格是评估价打7折,二拍在一拍基础上再打8折,加起来是5.6折。


也就是说有机会半价拿下心仪的物业!!!


这巨大的捡漏空间,怎能不让人心动?


如果投资人再具备强运营力,对购入的物业重新定位,加以改造,让老树开新花,有望实现点石成金般的高额投资回报,成就以小博大的投资佳话。


像淄博八大街去年有家新开的酒店,前身因债务原因荒废多年,投资人盘下后,针对周边客群画像和痒点,发挥专属小院亮点,将之改造成高端城市民宿和精品单体酒店,实现了入住率和房价双高,濒死物业得以重生,为投资人撬动了高投资收益。


这两年,不良资产挂牌量越来越大,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
瑞联EVS数据显示,2024年1-9月,商业类不良资产挂牌量显著增加。仅2024年第三季度,商业类物业挂牌量达81,623套,环比增24.28%。


参与竞拍的人数也显著增加,同比增加了10.7%。


但供给虽然在增长,流拍也多了。成交率却降了,第三季度成交6,764套,成交率降至8.29%,同比降低1.3%,这说明买家更谨慎了。


毕竟,泥沙俱下的法拍房里,藏着锦鲤,也趴着臭鱼烂虾,投资人必须擦亮眼睛。


#3

如何选“不良”


好项目是选出来的。

问题来了,去哪选?何时选?怎么选?


去哪选?


不要听什么“独家房源”的鬼话,法拍网站很多,常见的官方网站有:阿里拍卖,京东拍卖、公拍网、人民法院资产诉讼网、中国拍卖协会网、北京产权交易所、工商银行融E购。


何时选?


法拍流程是:查封房产——评估房产——发布拍卖公告——竞拍报名——拍卖过程——拍卖成交——流拍处理——过户交付。

在报名交保证金前,务必做完尽调。


曾遇到过投资人被掮客忽悠说是背后有关系,保证能让他以最低价拿下这块“大肥肉”,加之开拍期迫在眉睫,于是匆匆交了保证金,结果的确是只有他自己拍了,但拿到手后才恍然发现这是个“滚刀肉”——存在权属瑕疵,不敢要了,现在还在打官司。


怎么选?


第一步,桌面调研:


快速排除掉那些存在“不动产”购置风险的“烂果”。

重点了解权属、债务、过户方面是否存在问题。


“体检”清单:


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欠债和欠税。


体检方法:借助天眼查/企查查、中国裁判文书网、征信中心、中登网等,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机构。


第二步,现场调研:


先了解基本质量情况,是否要大修;再了解当下的运营情况,毕竟你拿回来也是要经营的,判断改造后的提升空间有多大;最后了解未来的供给情况,买回来做酒店大概率是长期持有,走一步要看十年,未来的竞争环境决定你的预期收益是否能实现。


这一步调研结果直接决定估值,最好有专业人士介入,比如法律顾问、工程顾问(机械、电气、结构、环境等)、租赁顾问、税务和财务顾问等。


许多资产拍卖时也会出具评估报告。


不过嘛,很多评估的尽调颗粒度非常粗,流于形式。


我有一个做不良资产的朋友就曾吐槽:做股权投资的去尽调,企业都是高接远迎;做不良资产尽调的,企业恨不能拿着笤帚往外赶——所以尽调的结果,也就那样……


这么重的资产交易,自己上心才是王道。


第三步,酒店业态的调研:


如果你的购买初衷是做酒店或酒店+(以酒店业态为主,叠加相关业态,如餐饮、美业、会议等),无论你将来是自营,还是出租,都应按酒店业态进行调研,这一步非常重要!


因为这一步的调研结果,直接决定了该物业是否适合做酒店,如果做的话,做成什么样的酒店,收益情况如何。


我见过太多投资人,就是跳过了这一步,想当然地觉得做成酒店后收益高高的,盲目乐观地用高价拿下了本不该拿的物业,把自己拖进了深坑。
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你相看的这栋楼是个大方盒子,看着挺方正气派的。


实际上用起来却很难用~~


做经济型/中端酒店,物业最好是火柴盒形,整个楼宽在 14 米~ 18 米为宜,最好别超过 20 米。排房时,中间一条走廊,两边两排客房(就像学校那样)。


而方型楼的进深太宽了——做成三排房的话,中间一排就是暗房,中高端酒店是不允许有暗房的。所以,排房时要么牺牲掉中间一排,房量变少,收益变少;要么楼体开天窗,改造成本变高,初始投入变大……结果都是降低了坪效,拉低了投资回报率。


不同业态、不同定位都有其相应的设计和设施配套要求,提前调研,弄清楚物业是否存在硬件缺陷,也就是精细化投资。


酒店调研主要针对四圈(场、房、人、竞),本篇先略过,有机会的话单开一篇来讲。


最后总结一下调研清单,如下图所示。


#4

如何估值


这是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了!


每栋法拍房都有一个《评估报告》,通常洋洋洒洒几十页,评估值也是有零有整,似乎很专业。


但这个估值,更多体现的是卖方的心理价值、买卖双方的博弈。


好比我们买衣服:


卖家觉得我真线面料、重工刺绣、设计师定制,何况我还欠了一屁股债,指望卖了钱去还债,一心想卖888块。


但买方觉得自己是来捡漏的,只出88块……


两下一凑合,288块吧!


所以估值的起点就挺玄学的。


常用估值方法有三种:


成本法,结果不太可信,原因是地产商在建楼时算综合账,常常把整个地块的成本和税费摊到酒店/商场中,注水太多了。


市场比较法,结果仅供参考,原因是这个办法要找“相近的物业”做参考,这个“相近”不太好找,一方面是商业交易样本少,未必能找到真实相似案例,二是作为经营属性的酒店,即使是在同一商圈,因定位/运营的不同,常常差之毫厘谬之千里。


投资收益法,推荐。


该法又可分为两种:

直接资本化法:适合静态评估;

自由现金流折现法:适合评估未来。


直接资本化法:适合静态评估


简要快速评估可以用直接资本化法。


资产价值(V)=净营业收入(NOI)/资本化率(Cap Rate)


净运营收入(NOI)=运营收入-运营成本-房产税-招商佣金


所以,前面调研时要你去了解其运营情况,算账时就用上了。


运营成本怎么算?


估值时按大数法则归纳的费用率,通常写字楼费用率大约是20%~30%,商场30%~40%,酒店40%~50%。


资本化率怎么算?


这个指标取决于预计的未来净营业收入增长、租户信用、租期长短、市场资金,甚至业主情况等,代表的是市场对资产的预期,预期高,则资本化率低。


像北上广的CBD优质办公楼资本化率4%左右;一线城市4%~5%,二线5%~6%。购物中心、酒店、公寓和物流都不同,且受经济影响很大,Cap Rate常需要调整。


但这个算法存在几个问题:


一是收益是不稳定的,二是资本化率不精确,三是未考虑未来收益。


可是投资主要是看未来的,所以投资界还会用DCF法(自由现金流折现法)。


自由现金流折现法:适合评估未来


首先预估酒店每年的自由现金流(减去成本税金后能揣兜里的钱)。


自由现金流=收入-成本-税金


假设明年200万,后年220万,大后年240万……然后开始折现,把这些未来的钱往回算到今天,看值多少钱。


假设折现率10%,那明年的200万折现到今天,就变成200/(1+10%)≈181万。


把这些年折现后的自由现金流加起来,就是酒店估值。


具体公式如下:


FCFt是第t年的自由现金流,r是折现率,n是预测期数,FCFn+1是预测期之后第一年的自由现金流,g是预测期之后自由现金流的永续增长率。


敲小黑板:


如果你拿下物业后,准备重新改造后营业,那你需按新定位来计算估值。


如果你的物业含有多种业态(如5层用做酒店,4层用作商务出租),应分别计算收益和估值,不要混为一谈。


所有算法都含有主观推测成分,所以要多种方法进行测算、综合对比。


#5

别忘了隐藏项


好啦,至此上篇就要收尾了,你发现遗漏什么了吗?


对!


税金!


有的物业看着挂牌价不高,但加税金后可能超乎你的预期,所以在购买前,需要搞清税金种类和税点。


作为这种大宗交易,有产权交易和股权交易两种形式,二者的风险和税金各不同。产权交易费用多,需交纳土地增值税、契税等;股权交易费用相对低,但债务风险难以控制,整体风险更大。具体金额建议咨询专业财税机构。


如果大家对不良资产的话题感兴趣,对买楼做酒店感兴趣,我就写个实例拆解,带着大家跟着实际的投资人走一遍流程,看看他都考虑了哪些要点,如何评估风险,如何计算估值,在关键点如何决策。